【知识点】
1. 文言实词的理解:在文言文中,“旨”通常指的是味道美好,这里解释为“甘美”;“自强”意为自我勉励,努力提高自己;“学”在此处是通假字,通“敩”,指教导;“或”在这里表示“有时”。
2. 断句技巧: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正确的断句应该是“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选项A正确。
3. 翻译句子的能力: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翻译为“知道自己有所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
-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翻译为“喜欢学习但不常常提问,不是真正爱好学习的人。”
4. 理解文章观点:甲文《礼记·学记》的选段阐述的观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师通过教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问题,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提升。乙文则强调“君子学必好问”,认为真正热爱学习的人一定会善于提问,提问与学习相辅相成,能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深化理解。
5. 启发与理解:甲乙两文对学习方法的讨论提醒我们,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反思与交流的过程。我们应该勇于提问,以增进理解,同时,通过教导他人也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此外,甲文的“湖心亭看雪”描绘了一种孤独而高雅的赏雪情致,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乙文的“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则体现出在静谧夜晚,独自享受读书的乐趣,这也是文人的一种高雅情趣。
6. 景物描写的作用:甲文中的“湖中人鸟声俱绝”描绘出西湖雪后极度寂静的景象,突显了冬日的寒冷与空旷,为后文的“痴”奠定了基调。乙文中的“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通过雪粒敲打竹子的声音,反衬出夜雪中的宁静,增加了夜晚的神秘感和诗意。
这两篇文章提供了关于学习态度和方式的重要启示,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独特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