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出自沪教版教材。这篇文章通过讲述金溪民方仲永的故事,探讨了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方仲永五岁时就能够即兴作诗,表现出超凡的才华,然而由于其父亲的短视,没有让他接受应有的教育,导致他最终沦为普通人。文章以此警示人们,个人成才不仅依赖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和自我努力。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例如“未尝”(未曾)、“书具”(书写工具)、“立就”(立刻完成)、“称”(相称)、“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乞”(求取)等。这些词汇的理解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2. 句子的断句和翻译: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这句话表明了方仲永父亲对儿子的惊奇和他如何开始展现诗才。翻译时要注意古汉语的特殊用法,如“奇之”中的“奇”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奇”;“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他的父亲。
3. 故事的结构和主题:《伤仲永》分为叙事和议论两部分,叙事部分描绘了方仲永的成长过程,议论部分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比前后变化,强调了后天学习对于成才的决定性作用。
4. 理解文章寓意:方仲永从天才到普通人的转变,告诫读者即使拥有天赋,如果缺乏适当的教育和自我提升,也会逐渐失去优势。这启示我们应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我。
5. 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文章详写方仲永早年的才华,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后文他因未受教育而衰落的悲剧性,从而加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类似文中的典题例析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解释文言词语、分析句子停顿、翻译句子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还能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伤仲永》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材料,更是培养学生理解教育价值和自我提升意识的生动案例。通过深入研读和讨论,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密切关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