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氨气的制备**
- **氨气的发生装置**:氨气可以通过固固加热或固液加热法制备。在给定的描述中提到了两种装置,A装置适用于固固加热(例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B装置适用于固液加热(如浓氨水的分解)。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 A装置: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 B装置:NH3·H2O → NH3↑ + H2O
- **干燥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呈碱性,因此需要使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来干燥氨气。干燥管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进气)→c(干燥)→f(进气)→e(收集)→i(尾气处理)。
2.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 **反应过程**:在实验室条件下,氨气(NH3)与二氧化氮(NO2)反应,生成氮气(N2)和水(H2O)。反应方程式为:8NH3 + 6NO2 → 7N2 + 12H2O。当氨气缓慢注入含有催化剂的硬质玻璃管中,会观察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逐渐变为无色,这是由于二氧化氮被还原为氮气。
- **实验现象**:
- 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表明NO2正在被还原。
- 反应完成后,管内压强降低,水珠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反应生成了水蒸气,然后凝结在管壁上。打开K2后,由于Y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会导致NaOH溶液倒吸,进一步证明气体量减少。
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操作顺序**:实验开始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固体试剂,加入液体试剂,然后按照预定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结束后,正确拆卸仪器。
- **加热操作**:涉及可燃气体的实验,要先排净空气再点燃;还原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入气体直至试管冷却。
- **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必须进行适当处理,如用溶液吸收或燃烧,不能直接排放。
- **特殊装置**:大溶解度气体吸收时需防倒吸;易氧化物质制备时需防止空气接触。
4. **教学资源**
- 提供的资料是一种针对高考化学复习的一轮训练,特别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解题来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这个学习资料着重于氨气的制备、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实验,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旨在提升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