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是《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这首诗以黄河为象征,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学习《黄河颂》时,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 **学习生字词**: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词汇,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摇篮”在这里指的是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屏障”则表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
2. **创作背景**: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这首作品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通过歌颂黄河,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
3. **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反复手法,从实到虚,层层深入地描绘黄河,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丽。如“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将黄河比喻为巨人,形象地展示了黄河的宽广胸怀和无尽的力量,激发民族精神。
4.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民族精神的高度赞扬,旨在唤起读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提升。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们转向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主要探讨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两个重要生活场所,即自由自在的百草园和严肃的三味书屋。
1. **主题理解**:理解“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的关系,是把握文章主题的关键。百草园象征着自由与快乐的童年,而三味书屋则代表了严谨的教育环境。两者的对比,反映了鲁迅对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思考。
2. **情感分析**:在“三味书屋”部分,作者通过描述私塾教育的片段,流露出对既有教育模式的批判,同时也表现出对先生的复杂情感,既敬畏又不满。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内心世界。
3. **私塾教育评价**:讨论私塾教育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优缺点,与现代学校教育进行对比,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教育的批判性理解。
4. **文章结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关系是对比和转折,百草园的快乐与三味书屋的严肃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纯真时光的怀旧和对现实的反思,体现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切。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在语言技能上有所提高,还要在情感体验、文化理解、批判思考等方面得到培养,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在课堂研讨和当堂反馈环节,学生需积极参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完成《评价手册》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