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课程名称与内容:本教学教案针对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蜡烛》,由俄国作家西蒙诺夫所著,是一部反映战争主题的通讯。
2. 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如“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理解其读音和含义;同时,提升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特别是老妇人,通过她的行动揭示其思想感情;品味关键语句,增强理解能力;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战争主题。
3.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老妇人的外貌和动作,感受人物情感世界。
4. 教学难点:探究通讯如何以感人的方式呈现,使读者深受触动。
5.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二战时期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他们对课文背景的兴趣,从而引入《蜡烛》的故事。
6. 课文背景:1944年的贝尔格莱德战役,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国家联合抵抗德军,苏联红军战士在战争中牺牲,引发了课文中的感人故事。
7.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以战争题材作品闻名,如《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等,曾多次获得斯大林奖金。
8. 文体介绍:《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区别于新闻,更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强调人物思想的展现和事件本质的揭示。
9. 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掌握特定词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即苏联红军战士牺牲,南斯拉夫老妇人以点燃蜡烛的方式表达敬意和哀思。
10. 六要素:通过阅读,学生需找出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11. 个性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如内容、语言等)深入体验文章之美,进行深情朗读。
12. 合作探究:分析老妇人的形象,探讨作者反复描写的内容(如德军炮火、蜡烛、黑围巾、老妇人的动作)及其目的,以凸显环境的紧张、人物的情感和主题的深化。
13. 老妇人的情感理解:老妇人的情感复杂且深沉,她对烈士的敬意源于对和平与解放的渴望,以及对法西斯侵略的痛恨,她的行为体现了超越国界的人间大爱。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理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光辉和国际友谊,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