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范围管理知识点梳理
#### 一、项目范围管理概述
项目范围管理是指确保项目包含所有必要的工作,且仅包含必要的工作,以成功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它涉及到一系列旨在定义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包括范围的规划、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确认以及控制范围变化等关键步骤。
#### 二、规划范围管理
**定义**:规划范围管理是指制定详细的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明确如何定义、验证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
**输出**:
1. **范围管理计划**:这是一个指南型文件,用来指导如何管理项目范围。
2. **需求管理计划**:同样是指南型文件,指导如何管理和控制项目需求。
**特点**:这些计划文件通常是不被修改的,而具体的范围和需求则会记录在其他文档中。
#### 三、收集需求
**目的**:收集需求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需求文档。
**输入**:
1. **商业论证**:提供项目的背景和预期收益。
2. **相关方登记册**:记录项目的关键干系人及其相关信息。
**工具与技术**:
1. **焦点小组**:适用于同职能或同一业务领域的群体。
2. **引导**:适用于跨职能或多部门的情况。
3. **标杆对照**:通过对比最佳实践来识别改进机会。
4. **问卷调查**:适用于地理位置分散或受众多样化的场景。
5. **亲和图**:帮助分组和分类信息。
6. **思维导图**:整合信息并激发新想法。
7. **名义小组技术**:通过投票和排序来确定优先级。
8. **观察和交谈**:深入了解干系人的隐含需求。
9. **原型法**:创建模型或示例来减少返工风险。
**输出**:
1. **需求文件**:记录单个需求及其如何满足业务需求。
2. **需求跟踪矩阵**:记录需求与可交付成果及业务目标之间的关系,确保每个需求都是有价值的并且可以追溯。
#### 四、定义范围
**目的**:定义范围是为了明确项目范围边界,确定哪些需求将被实现,并确定用哪些可交付成果来满足这些需求。
**输入**:
1. **需求文件**:记录具体需求。
2. **项目章程**:提供了项目的高层次描述。
**工具与技术**:
1. **备选方案分析**:评估多个解决方案以选择最佳选项。
2. **多标准决策分析**:根据多个标准对选项进行评估。
3. **引导式研讨会**:促进跨职能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决策。
4. **产品分析**:例如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等。
**输出**:**范围说明书**,包含产品范围描述、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和除外责任等内容。
#### 五、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目的**:将大型项目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
**工具与技术**:
- 将可交付成果或项目阶段分解成较低级别的组成部分。
- 建议的分解原则:通常4-6层深度;每个工作包不超过80小时的工作量。
**输出**:**范围基准**,包括范围说明书、WBS本身以及WBS词典。
#### 六、确认范围
**目的**:正式接受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输入**: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经过内部的质量检查)。
**工具与技术**:**检查**,确保可交付成果符合规格。
**输出**:**验收的可交付成果**,需要客户或发起人的正式书面批准。
#### 七、控制范围
**目的**:监控项目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的变更。
**工具与技术**: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确保所有变更都被正式记录、评估和批准。
**范围蔓延**:指未经控制的项目范围扩展,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时间延误。如果发生范围蔓延,应立即停止不良变更,并遵循变更流程来处理。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看到项目范围管理涉及多个步骤和过程,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需要精心规划和执行以确保项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