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是规范企业金融资产分类的核心依据。根据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金融资产主要被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基于未偿付本金金额的利息支付。例如,债权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企业在核算时,通常会设置“债权投资”科目,包括“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以反映此类资产的取得、持有和到期收回。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这类资产的业务模式既包括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也涉及出售金融资产。同样,合同现金流限定为本金和基于未偿付本金的利息支付。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可能属于此类。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而是体现在所有者权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是前两类之外的金融资产,如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和可转换债券投资等。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
在理解金融资产分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债券的基本概念。债券是一种法定发行的有价证券,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债券的发行价格取决于其现值,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其发行价格。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表明,资金在未来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等因素。
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复利计算、现值与终值的换算,以及年金的概念。例如,复利终值公式FV = PV \*(1+i)^n用于计算未来的本利和,而复利现值公式PV = FV / (1+i)^n则用于计算当前应存入的金额以达到未来的目标值。年金是指定期等额的收付款项,包括后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等类型,它们在金融分析和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准备考研会计审计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这些金融资产的分类和会计处理原则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