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古文,出自《孟子·告子上》,讲述了人生选择中关于“义”与“生”的重要性。这篇课文通过比喻论证,阐述了在生命与道义之间,人们应选择坚守道义,舍弃生命。甲文通过“鱼与熊掌”的比喻,表示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当放弃相对次要的事物去追求更为重要的事物。在这里,“鱼”象征着生命,“熊掌”象征着道义,体现出作者强调的“舍生取义”理念。
乙文选自《墨子·贵义》,同样强调“义”的价值。墨子以“冠履不若手足之贵”来论证,表明任何事物的价值都不能与人的生命相提并论,但如果为了“义”而失去生命,那“义”比生命更为珍贵。这与甲文中的观点相呼应,都突出了“义”在道德伦理中的崇高地位。
在练习题目中,涉及到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如“苟得”“避”“是心”等,以及对文中通假字的识别,如“辟”通“避”,表示躲避。此外,还需要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关键句子,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和“万事莫贵于义也”。同时,练习还要求学生对比甲乙两文,找出它们共同的观点,即“万事莫贵于义”,并理解“义”的内涵,即正义、大义,是指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正确行为。
对于“义”的内涵,古代文献中所指的“义”通常包括忠诚、仁爱、公正、诚信等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有必要坚持“义”,因为它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基石。面对利益诱惑,我们应该坚守原则,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这对于个人品格的塑造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公共事务中,遵循“义”的原则,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持人的尊严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