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对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岩溶地貌在地球表面广泛存在,尤其在中国,岩溶分布面积广大,影响着众多水利工程的建设。随着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工隧洞在岩溶地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然而,岩溶地质对水工隧洞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岩溶水**:岩溶地下水的运动对围岩的变形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岩溶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孔隙、洞穴和裂隙中,其流动特性复杂,包括裂隙流与管道流、层流与紊流等并存,这可能导致突然的岩溶涌水,进而引起隧洞的坍塌和安全事故。例如,新水花隧道和西坑1号隧洞等项目都因岩溶涌水出现了围岩稳定性下降和结构损坏。
2. **岩溶洞隙**:溶洞是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其发育状况、大小和位置都会对隧洞围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大型溶洞可能导致围岩不均匀,甚至引发坍塌。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和田家坡隧道的实例,都显示出溶洞对工程的严重影响。
3. **岩溶松散积累物**:这些松散物质的体积、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是否与隧洞联通,都可能影响到隧洞的稳定性。非联通的积累物主要考虑荷载和内水压力下的岩墙稳定性,而联通的积累物则需要研究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加固处理。
**研究进展**
尽管岩溶对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但国内外已有学者对此展开探索。Rudolf Lied等人的工作为理解岩溶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模型,涵盖岩溶系统的水力学和溶解过程。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建立不同的岩溶含水系统等效模型,以及探究不同岩溶洞隙条件下的围岩变形规律和破坏模式。
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岩溶水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开发更精确的预测和评估工具,以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能有效应对岩溶地质带来的风险,确保水工隧洞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含水系统,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如排水系统设计、围岩加固技术以及对岩溶松散积累物的处理策略,以提高工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