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四步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强调了立体化教学和案例分析的重要性。下面详细探讨一下这些知识点。
C语言是一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开发领域的编程语言,它以结构化、模块化为特点,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C语言的学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利用编程知识处理各自领域的数据和问题。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比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偏重语法和算法,学生无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专业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鲁东大学提出了四步教学法,这个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分析案例、拆分案例与细化知识点、讲解知识点、重组知识点。这种方法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入课程,让学生了解编程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知识。
第一步是“分析案例”,教师在课程开始时演示一个完整的案例,展示C语言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这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C语言的实用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是“拆分案例与细化知识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将案例拆分,细化出案例中的关键知识点,并让学生逐个分析和掌握。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编程语言的细节,避免了仅背诵语法和算法的不足。
第三步是“讲解知识点”,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详细讲解每个细化后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一步是基础知识传授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巧。
最后一步是“重组知识点”,在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经细化和理解的知识点重组,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通过这种四步教学法,教学活动不再是单一的理论灌输,而是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编程技术在解决专业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章还提到了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了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注重学生结构化编程思想的培养以及使用C语言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提高教学趣味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文章还提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探索,比如通过提高课堂趣味性、基于整体案例法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对教学法进行改革。这些方法与四步教学法可以互为补充,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活动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在未来职场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