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主要探讨了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策略。该研究旨在提高教师的审美教育能力,开发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接收、欣赏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被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认定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审美教育不仅涉及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中,小学生面临各种文化冲击,尤其是网络、大众和低俗文化的侵袭,可能导致他们缺乏对高雅艺术的审美能力,无法充分认识和传承优秀文化。因此,研究旨在了解学生的审美取向,并在教学中给予正确引导,拓展美术教育资源,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品味,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培养尊重和保护艺术的态度和能力。
国外的研究现状表明,教育家如霍姆林斯基和蔡元培都强调了美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美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达到自由,解决社会问题。当今世界,审美美术教育的趋势是关注其文化属性,引导学生关注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这同样体现在我国的新一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美术课程被视为文化学习的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理解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和文化差异。
研究目标聚焦在提升教师的审美教育能力,开发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和素材,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鉴别与创造能力。研究内容将包括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比国内外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以及开展多元有效的美术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新能力。
该研究关注的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之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有望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审美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