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创造力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不仅涵盖了艺术的创作与欣赏,还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我们需要理解美术的含义。美术是指通过特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或活动,它体现了美的物化。审美能力则是指对艺术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这需要学生长期接触艺术,理解和掌握美术语言,以及对艺术风格的鉴赏。
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体现在通过想象和创新思维构建新形象的能力上。在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借助以往的经验进行创新创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
中小学美术课程在过去常被视为技能培训,但现在被定位为艺术文化课程,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特别关注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此类课题研究时,遵循了几个基本原则。创设审美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将审美观与审美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感受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要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受益。
课题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行动研究法,通过实际活动探索创造力培养的方法;课例研究法,通过专题研究课探讨教学策略;以及总结反思法,对个案进行反思,提炼经验,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在实践中,教师的特长被充分利用,通过展示教师的美术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到美术教育中。同时,乡土美术的挖掘也成为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让学生在了解和欣赏本地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
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还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美术研究氛围,培养出一批美术骨干教师,推动整个地区的素质教育改革。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