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回归本质,强调了“语文味”的重要性,即在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不应忽视对文本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读。活动提出了两个关键点:
1. 教学手段应当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避免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实质。课堂上,教师应避免“同一首歌”的教学模式,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能单纯为了表演而教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文本内容“入其境,悟其情”,真正走进文字背后的世界。
2.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和灵魂。语文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不能被各种模糊的概念所迷惑。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认知价值观。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有助于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的“本体”。
在另一场关于“享受朗读,培养语感”的教研活动中,强调了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语感是语言的直觉能力,需要通过反复感受和领悟言语材料来培养。具体措施包括:
1. 语感的培养主要靠学生自我阅读和感悟,教师的角色更多是指导、点拨和启发。充分的朗读时间能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有所领悟,讲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下降,反而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感。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文本中的特定片段,如《赶海》中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和表达情感。
2.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形式多样,如齐读、轮流读等,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朗读训练与思维活动,尤其是想象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通过想象,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文本描绘的世界,如《黄河》中的描绘,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黄河浪涛之中,感受其气势,为理解人物品质做好准备。
这两场教研活动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让语文教学回归基础,注重学生的语言感知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感悟和实践,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打牢基础,也能让他们在享受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