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维0tsu阈值分割(两种公式计算)_ matlab otsu, mat lab otsu计算方 差-其它代码类资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在图像处理领域,阈值分割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Otsu阈值分割,也称为大津法或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工程师Nobuyuki Otsu在1979年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阈值选择算法。在Matlab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进行一维数据或二维图像的分割。本资源提供了针对一维数据的Otsu阈值分割实现,适用于Matlab 2016a版本。 一维Otsu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一个阈值,使得两类(前景和背景)的方差之和最大。这个阈值可以看作是将数据集分成两个独立类别的最佳分界点。在Matlab中,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统计**:我们需要对一维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每个灰度级出现的频数,形成直方图。 2. **类间方差计算**:对于每个可能的阈值,计算前一部分数据(灰度值小于阈值的)和后一部分数据(灰度值大于等于阈值的)的均值和方差。然后计算两类的方差之和,即类间方差(Between-Class Variance, BCV)。 3. **优化过程**: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找出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那个阈值,作为最终的分割阈值。 4. **应用阈值**:使用找到的最佳阈值将数据集分割为两个部分,小于阈值的为一类,大于等于阈值的为另一类。 在这个压缩包中的"22、Otsu_One_D"文件可能包含两个不同的Matlab函数或脚本,分别实现了基于不同公式的类间方差计算。由于数值计算的精度问题,这两个实现可能会得到略微不同的结果。这通常是因为浮点数的运算不精确性以及舍入误差导致的。 在实际应用中,Otsu方法不仅可以用于一维数据,也可以扩展到二维图像。对于二维图像,我们通常计算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在图像中出现的频数,形成二维直方图,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寻找最佳阈值。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自动适应图像的全局光照和对比度变化,无需预先知道背景和前景的具体信息。 为了深入了解并应用这些代码,你需要打开"22、Otsu_One_D"文件,仔细阅读源代码,并尝试在Matlab环境中运行,观察不同公式计算的结果。同时,理解类间方差的计算原理和优化过程对于正确使用和优化代码至关重要。此外,你还可以将这个一维实现作为基础,扩展到二维图像的Otsu阈值分割。
- 1
- 粉丝: 515
- 资源: 3067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