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是针对教育行业的专业选拔考试,其中《学前儿童发展》是重要的考查科目。这个科目的重点在于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特点以及教育策略。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题目提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进展最为快速和心理特征改变最大的时期"指的是3~6岁,这是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情绪等各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教育干预和引导的关键期。
2. 强迫现象的发展:继2岁后,儿童在5~6岁可能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次高峰,这反映了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对规则和秩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心理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试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探索因果关系的方法,适用于探究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4. 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看到天上的云彩想象成“小孩骑大马”,体现的是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感知和知觉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和故事。
5.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既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存在可变性,随着环境和个体经验的变化,儿童的心理特征也会相应发展。
6. 功能性概括:儿童能够根据物体的功能来分类,如能区分耙和刷,这属于功能性概括,表明他们开始理解物体的用途。
7. 西方儿童心理学鼻祖:普莱尔被认为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先驱,他的研究为后来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8. 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儿童模仿电视上的行为,如攻击性行为,主要受榜样影响。这提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媒体对儿童行为模式的影响。
9. 情感与自我意识:毛毛因舞蹈课上的挫折产生的恐惧、焦虑和羞涩,这些情感与自我意识紧密相连,体现了儿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
10. 记忆方式:幼儿期,意义记忆的效果通常优于机械记忆,因为他们能将信息与已有的经验和理解相结合。
11. 问题言语的发展:4~5岁的幼儿问题言语最为丰富,表明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烈。
12. 直观行动思维:幼儿早期的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依赖感知动作,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13. 概括能力:给“鱼”下定义为“会游的动物”,说明儿童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阶段,还未达到形成初步概念的水平。
14. 情境言语与连接言语:情境言语直接依赖于具体情境,而连接言语则能较好地反映完整的思想内容。
15. 幼儿对颜色的区分:幼儿在区分颜色时,往往会结合颜色的名称,这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方式。
16. 同伴关系的出现:大约在12个月左右,儿童开始展现同伴交往的迹象,这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7. 3岁前儿童的言语: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即在特定情境中使用的简短、不完整的表达。
18. 独特心理特征:力量不属于独特心理特征,需要、气质和性格是构成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19. 知觉规律:幼儿图书设计的鲜艳色彩是为了利用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关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0. 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导,他们的想象往往无预定目的,受当前情境和情绪影响较大。
21. 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即使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幼儿仍沉迷于想象,这与他们的动机和需要有关。
22. 视听协调: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并寻找,显示了视听协调的能力,能将声音与情境对应。
23. 认知风格: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强的同学可能具有场独立性的认知风格,倾向于独立思考,不受环境影响。
24. 注意力的特点:完整听完故事表明儿童具有较好的注意稳定性,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关注。
25. 规则理解阶段:在权威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可改变的,对规则的约束力有初步认识。
26. 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记忆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包括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短暂或长期存储。
以上内容详细阐述了《学前儿童发展》科目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研究方法、儿童行为和情感的发展、认知和语言能力等方面,这些都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