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化学的复习过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预测化合物的行为至关重要。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专题15,主要聚焦在这个核心领域,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并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我们要了解物质结构的基础——原子结构。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特定轨道上运动,形成电子云。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周期表的构造就是基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也就由此而来。
分子结构是化学反应的基础。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共享程度不同形成了共价键的不同类型:单键、双键和三键。分子的几何构型受到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理论)的影响,如水分子的V形结构、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等。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些相互作用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等产生影响。
再者,晶体结构是固体物质的重要特性。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力吸引组成,如食盐;分子晶体由分子间范德华力结合,如碘;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海洋”中的自由电子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共价晶体如石英,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排列成空间网状结构,硬度高,熔点高。
此外,物质的性质也与其化学键的性质密切相关。极性与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影响了物质的极性,进而决定了其溶解性、反应性等。配位键是另一种特殊的化学键,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另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如铜氨络合物。
在复习这个专题时,要重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电子构型、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以及化学键的概念。同时,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解析题目的例子来练习如何根据电子排布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或者如何分析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考生应关注实际应用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问题,如环境科学中的污染物处理、材料科学中的新型材料设计、医药化学中的药物作用机理等,这将有助于提高综合素养,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考试中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记住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