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主要涵盖的是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涉及到力学、静力学、动力学以及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等多个方面。下面是对这些题目解析的详细说明:
1. 第1题考察的是摩擦力的问题。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在玩“拔河”游戏,如果甲端放了四块砖,考虑到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可以推断甲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压力增大,摩擦力也会增大,而凳子和手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甲和凳子间不会有相对滑动。
2. 第2题涉及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连续两段位移中,如果时间不同,可以通过平均速度来估算加速度。题目中提到第一段位移时间是,第二段位移时间是,假设两段位移相等,那么第二段时间更短,速度变化更大,因此加速度更大,答案应该是递增的,选项D符合条件。
3. 第3题是关于杠杆原理的应用。斧头劈柴时,BC边长表示力臂长,AB边短表示施力距离小,要更容易劈开木柴,所以BC边应该长一些,AB边应该短一些,答案是C。
4. 第4题涉及受力分析。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可能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以及拉力的作用。如果斜面光滑,物体可能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如果不光滑,还可能有摩擦力。所以,A可能受到三个或四个力的作用,答案是C。
5. 第5题考察静摩擦力。由于木块A、B静止,说明三角形木块与水平面间存在静摩擦力。但由于、,具体方向无法确定,因此答案是D。
6. 第6题是力的平衡问题。当两个小球都静止时,合力为零。要使拉力F最小,必须使两个小球的重力和绳子的张力构成平衡,因此当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时,F达到最小,此时F的值等于2mg/sin45°,选项B是正确的。
7. 第7题是关于力的平衡和杠杆原理。甲图和丙图中的AB杆,两端都有支点,可以用绳子代替;乙图中的AB杆,由于B点不是支点,不能用绳子代替;丁图中的BC杆可以用绳子代替,因为B点是支点。所以,AB杆可以用绳子代替的是甲、丙,BC杆可以用绳子代替的是甲、丁。
8. 第8题考察力的分解和平衡。球对斜面和垫块的压力大小相等,说明球的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等于垫块对球的支持力,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出r/h=2,答案是A。
9. 第9题涉及运动图象的理解。甲车在0~t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速度图象是直线;在t时刻甲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因为速度图象穿过x轴;在2t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但位置关系无法判断,不一定是甲追上乙;在3t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两车相距最远。
10. 第10题考察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木块静止在竖直墙壁上,推力增加到2F,木块仍静止,说明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因此摩擦力不变,答案是D。
11. 第11题涉及滑轮组的应用。增加重物的质量可以增大对脚的拉力,其他选项不会改变拉力大小。
12. 第12题考察力的合成。当OB绳长改变,夹角变大,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OA绳的拉力会增大,而OB绳的拉力会减小,所以B正确,D错误。
实验题部分主要涉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与伸长量的关系,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平方成正比,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或者弹簧的非线性因素导致的。
以上是对试卷中各个物理问题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多个高中物理知识点,包括力的平衡、摩擦力、运动图象、牛顿定律、力的分解与合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