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是中国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的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力学计算题的解题策略。其中,试题涉及了一个山体滑坡的物理模型,包括一个倾斜的山坡、一块石板B和一堆碎石A。当暴雨使得碎石A的质量增加且与石板B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时,两者开始相对滑动。
我们来看第一个知识点,**力的分解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在0到2秒的时间内,A和B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通过分解重力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分别求出A和B的加速度。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结合力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这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力的分解,并理解动态变化中的摩擦力。
第二个知识点,**动态过程分析**。在第2秒末,B的上表面变得光滑,这意味着A和B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此时,需要重新分析A和B的运动状态。A在B上的运动时间不仅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加速度,还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移。通过速度公式和相对位移的计算,可以找出A离开B的总时间。
第三个知识点,**临界状态的判断**。B的加速度在2秒后变为负值,表明B开始减速直至停止,这是一个关键的临界状态。通过求解B减速至速度为零所需的时间,可以确定A在B上继续滑行的时间。
第四个知识点,**物理问题的解答规范**。解答物理问题时,需要注意表达式的清晰和规范,如使用原始公式而不是综合式,确保符号的一致性,以及正确运用数学方法。此外,审题的准确性,如识别滑块-木板模型,寻找隐含条件(如B的速度变为零)也是很重要的。
这份资料提醒考生在解决力学计算题时,要准确理解力的作用,合理分解和应用牛顿定律,注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解答过程的规范性。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在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得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