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课程的重要内容,它位于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这个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因为它是继“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之后,探讨消费问题的开端,主要讨论的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四种主要的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并能评价这些心理的正负影响;掌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目、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和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评价和理财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各种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秉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发扬勤俭节约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的消费心理,因为这些心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需要针对性的解释和引导。难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解应坚持的消费原则,这需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其独立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影像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知识的可理解性。
学法指导则强调自主探究、分析归纳和总结反思,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分析归纳则帮助他们提炼核心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总结反思则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讲授新课通过生活场景模拟,深入浅出地讲解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课堂小结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板书设计清晰呈现课程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回顾;课堂练习与作业则用来巩固学习成果,课外探究论文的布置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消费观。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消费心理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具备一定的理财和评价消费行为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力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成长为明智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