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技能。课程共80学时,包括40学时的理论教学和40学时的实践操作,总计5个学分。课程以模块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指导,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1. 计算机基础知识:涵盖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多媒体概念、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原理和安全防护。
2. 使用Windows 7系统:讲解Windows 7的不同版本、安装方法,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菜单、窗口、对话框、任务栏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认识,以及应用软件的管理和磁盘维护。这部分旨在让学生熟悉日常电脑操作环境。
3. 使用PowerPoint 2010制作演示文稿:教授如何利用PowerPoint创建和编辑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展示。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演示技巧和视觉表达能力。
4. 使用Word 2010制作文档:重点在于文字录入、文档格式设置、表格创建和设置、版面编排等,使学生能够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文字编辑任务。
5. 使用Excel 2010制作电子表格:主要教学数据编辑、处理方法,包括电子表格的创建、计算和分析,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组成、使用和维护,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需求。
课程的学时分配科学合理,结合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和活动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技能。每章结束后,通过上机考核来检验学习效果,期末则进行闭卷上机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理解和操作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会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还能提升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人际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诚实、沟通和服务意识,以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