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均匀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其中一种物质称为溶质,另一种称为溶剂。在本题中,涉及到氯化钠、酒精、蔗糖和牛奶溶解于水的情况。
2. 离子型溶液:氯化钠溶于水会离解成Na+和Cl-离子,而酒精、蔗糖和牛奶则不会离解成离子,它们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因此,选择A(氯化钠)是正确的。
3. 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状态的转化: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选项A、C错误,因为溶液质量的变化取决于是否添加或移除溶质;选项B错误,因为只有在溶质质量增加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溶质质量分数才会增大;选项D正确,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如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4. 海水淡化原理:通过膜分离技术(如反渗透),利用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离子通过的特性,可以实现海水淡化。加压后,水分子通过淡化膜,但离子无法通过,因此右侧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小,但溶质质量不变。选项B正确。
5. 溶液的形成:硝酸钾易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而橄榄油、面粉和泥土不易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所以选择A(硝酸钾)。
6. 溶液性质:选项A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选项B错误,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而非溶解;选项C正确,饱和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有关,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很浓;选项D错误,如果溶质含有结晶水,溶质质量会大于溶解的无水溶质质量。
7. 溶剂识别:蔗糖溶液、生理盐水和稀盐酸的溶剂都是水,而碘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酒精,故选C。
8. 制冷效果: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导致溶液温度下降,可以用于制冷。所以选择A(硝酸铵)。
9. 溶液变化:图示中的操作可能是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但未给出具体信息,所以无法确定是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等,只能确定溶剂质量减少。
10. 溶解度与溶液质量分数: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加入10gKNO3固体使溶液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30%,因为溶剂的质量未知。选项B错误;降低温度甲溶液可能变为饱和,选项C正确;升高温度,甲溶液可能变为不饱和,但乙溶液因已经饱和,质量分数不变,选项D错误。
11.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根据表格,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A错误;20℃时,2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选项B错误;6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选项C错误;80℃饱和溶液冷却至40℃会有结晶,选项D正确。
12.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不能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只能比较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选项A错误;曲线表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B正确;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点表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正确;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直接得出,需要知道饱和溶液的总质量,选项D错误。
13. 溶解度曲线理解:20℃时,甲的溶解度未给出具体数值,选项A错误;60℃时,甲的溶解度为0.6g/100g水,选项B错误;80℃甲溶液降温至40℃,是否析出晶体取决于初始溶液是否饱和,选项C错误;90℃时,50g水中加入0.7g甲,若溶液饱和,说明溶解度为0.7g/100g水,选项D正确。
14. 溶解度比较:溶解度曲线不能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选项A错误;t1℃时,甲和乙各30g加入100g水中,由于没有明确溶解度,无法判断是否饱和,选项C错误;t2℃时,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选项D正确。
15. 溶解度曲线应用:t2℃时,50g a物质加入50g水,若溶液饱和,质量应为100g,选项A正确;等质量的a、b、c配制饱和溶液,由于t2℃溶解度c>b>a,所以c溶液的质量最大,选项B正确;t1℃升温至t2℃,a、b溶解度增大,溶液仍饱和,选项C正确;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无法直接比较,需要知道饱和溶液的具体组成,选项D错误。
16. 溶解度曲线解读:P点表示相同温度下,甲、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不代表溶液质量相等,选项A错误;t1℃时,乙物质升温至t2℃,溶液可能由饱和变为不饱和,选项B错误;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无法直接得出,选项C错误。
这些题目涉及了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液的性质、溶剂识别、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等多个化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