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晶体类型与物理性质间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晶体结构。固态的钠是金属晶体,由金属键结合,所以是电的良导体,熔点较高。硅是由共价键组成的原子晶体,具有高熔点。氖是分子晶体,由分子间力结合,熔点低。氯化钠是离子晶体,非导体但熔融后导电。
2. 金属元素的性质:自然界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钫,熔沸点最低的金属是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钾(因为其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第三周期氧化性最强的离子是氯离子。
3. 铝与碱液的反应: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导致气压变化,从而引起易拉罐的变形。
4. Mg、Al与酸反应:镁和铝都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更多,若反应后天平平衡,需满足两者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5. 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涉及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再与氢氧化钠中和,最后生成氨气。通过计算可确定镁、氧化镁、氮化镁的摩尔数。
6. Al粉与其他混合物的反应: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铝与水也能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混合物中铝的质量。
7. Al与酸或碱反应: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气。如果铝转变为铝离子,溶液中不可能有氢氧根离子;如果加入盐酸后只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镁离子。
8. 图像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图像表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过程,例如Ba(OH)2、NaAlO2与硫酸反应生成沉淀的变化,AlCl3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过程,以及氨水与AlCl3反应生成沉淀的情况。
9. 框图反应:E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铝,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等。
10. 沉淀与试剂体积的关系:描述了MgCl2、AlCl3与碱反应生成沉淀的变化,涉及到Mg2+、Al3+与OH-的反应比例。
11. 金属晶体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和导热性都与其晶体结构中的金属键有关。
12. 金属元素的判定: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如氢。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主族元素也不一定是金属,如氦和碳。
13. 熔合物的固体:金属晶体的熔点通常较高,具有固定的熔点,而共价键或分子间力形成的晶体熔点可能较低。
【能力点】:
1. 概括能力:理解并归纳不同物质的性质与其晶体结构的关系。
2. 判断能力:判断金属元素的性质,如活泼性、熔点等。
3. 综合能力:分析金属与酸、碱的反应,结合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分解发散能力:解决Mg、Al与酸反应的平衡问题。
5. 阶梯发散思维: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解决问题,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联立。
6. 信息迁移能力:从已知的NaH与Al粉的反应推断Al的质量。
7. 综合能力:理解Al与不同溶液反应的条件和结果。
8. 数学与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运用化学知识解读和绘制反应曲线。
9. 逆向发散思维:从框图出发,推断可能的化学反应和产物。
10. 判断识图能力:根据沉淀与试剂体积的关系图,解析化学反应过程。
11. “结构性质”的判断:识别金属晶体的特性如何影响其物理性质。
12. 综合能力:根据原子结构判断是否为金属元素。
13. 判断能力:区分哪些金属的性质是由其晶体结构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