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蚀刻是一种使用化学溶液蚀刻特定物质表面的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在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中,化学蚀刻具有关键作用,它能够制造出精确的微观结构,包括光反射面、波导通道、微型谐振腔等。本文所述的化学蚀刻技术在日本厚木研究所的成果表明,利用化学蚀刻方法制作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过程中,光振荡是核心原理之一。为了获得稳定的光振荡,通常需要在激光器的两端制造出良好的光反射面。传统上,这通常是通过晶体解理面来完成的。但这种方法在制作多种性能不同的激光器元件时存在局限性,因为晶体解理面的方向是固定的,不利于在同一片晶片上集成多种不同的元件。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厚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用了化学蚀刻技术。在n型InP晶片上生长出所需的晶体之后,形成"型电极,并在其上覆盖一层抗蚀剂。之后,将晶片放入含有重络酸、溴化氢酸和醋酸的混合液中进行化学蚀刻,蚀刻深度控制在4至3微米之间。通过这种方法,即可制造出精确的光反射面,使得在同一晶片上集成不同功能的激光器成为可能。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通过193毫微米的ArF激光器,对Kr气体进行多量子激发,从而观察到了93毫微米波长处的受激发射现象。实验显示,这种激发方式具有很高的转换效率,并且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通过调整激光器的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转换效率,使之达到可实用化的水平。
在实验中,所采用的技术包括光学多通道分析、高功率激光的聚焦和探测等。这些技术不仅用于测量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而且有助于理解激光器内部的能量转换和光发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激发能量和观察内壳层电子的跃迁,可以实现波长可调谐的受激发射。这为集成光学元件的制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有助于未来更小型、更高性能激光器的发展。
总结来说,化学蚀刻在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制作出精确的光反射面,还能够制造出微型的光学结构,为激光器的集成化和微型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化学蚀刻技术,可以在同一片晶片上集成不同性能的激光器元件,从而推动光电子元件集成化技术的发展。同时,通过对激发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激光器的工作机制,从而开发出新的激光器类型和提高现有激光器的性能。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化学蚀刻技术在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其他光电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