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掺杂是一种改善半导体材料电学与光学性质的重要手段。本文标题为《通过离子注入过饱和单晶硅的光学与电学性质》的研究,特别关注了在单晶硅中通过离子注入过量掺入硒(Se)元素,及其随后通过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性能研究。
我们来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Single-Crystal Si”指的是单晶硅,是当今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设备中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其成熟制造过程与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应用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Supersaturated”即过饱和状态,是指在晶体中掺入的杂质原子超过了该温度下晶体能够溶解的最大数量,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改变。“Ion Implantation”指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将掺杂元素以离子形式加速注入到目标材料表面以改变其电学性质的方法。
在描述中,文章报告了通过离子注入方法掺入Se离子,并通过不同热退火条件后的单晶硅的光学与电学性能。文中提到硅通过1×10^16 cm^-2的Se离子在100 keV的能量下注入。在800°C热处理30分钟后,Se原子在硅中的固溶分数为45%,而固溶Se原子的峰浓度超过了1×10^20 cm^-3。测量得到的载流子浓度为3×10^19 cm^-3且与温度无关,近红外吸收接近30%。这些结果表明,掺杂层发生了绝缘体到金属的转变,并且在硅的带隙中形成了杂质带。这表明了掺Se硅在红外探测和中间带光伏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文章的研究背景是由于硅在1100nm以上的波长几乎是透明的,这限制了它在某些光学应用中的使用。硅的重掺杂,特别是含硫化物的掺杂,展示了显著的亚带隙红外吸收特性,这使硅在亚带隙光电子学中具有应用潜力。文章提到的硅掺硫层经过了飞秒激光脉冲在SF6气氛中的制备,后续的研究报道了在硫(S)和硒(Se)超掺杂的单晶硅中发生的绝缘体到金属的转变,这使得含硫族元素超掺杂的硅对于中间带光伏设备变得有趣。通过离子注入和纳秒脉冲激光熔融快速固溶的方法,达到了高浓度掺杂。
从研究内容来看,这项工作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掺入重元素离子并进行精确控制的热处理,可以改变硅的带隙结构并引入新的电子态。这对于开发新型红外探测器和光伏设备至关重要。硅材料在近红外区域的高响应性表明,它可以用于制备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均敏感的光伏器件。这对于那些需要对广泛波长范围的光进行检测的应用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这项研究还涉及了PACS编码,即物理、天体物理、化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分类系统,它用于描述物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这表明本研究在物理领域内的广泛关联性,以及它对现代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