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支气管哮喘肺炎】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涉及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且大多数患者在未接受治疗或自我缓解的情况下会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哮喘的炎症学说相较于传统的痉挛学说有了显著进展。现在认为,发作期哮喘的治疗应快速缓解气道痉挛并结合抗炎治疗,而缓解期则需长期抗炎治疗以控制疾病发作。炎症类型分为非特异性变应性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适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特异性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需抗生素治疗)。
该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40%的哮喘患者有家族史。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包括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气候变化、精神因素以及运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和妊娠等。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和神经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在病理上,哮喘可导致粘液分泌过多、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气道结构改变,包括平滑肌收缩、肥大细胞增生、血管扩张、新血管形成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
临床表现上,哮喘可分为先兆症状(如打喷嚏、咽喉痒、咳嗽、胸闷)和典型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清晨)。体征上,发作时可见过度充气的胸部(桶状胸)、呼吸活动度减弱、语颤减低、过清音和哮鸣音。在严重哮喘时,可能没有哮鸣音,即所谓的“寂静胸”。
实验室检查方面,急性发作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有感染,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N)比例会升高。痰液检查可能发现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体。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O2下降、PaCO2下降(呼吸性碱中毒),严重时可能出现PaCO2上升(呼吸性酸中毒,可能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此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肺功能测试(如FEV1、FEV1/FVC%、PEF)和胸部X线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气道疾病,其治疗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强调对炎症的长期控制。全面理解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