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最后一课》是都德创作的小说,选自《星期一故事集》,讲述了在普法战争背景下,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一所小学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 文章的主人公并非小弗郎士,而是韩麦尔先生,他是法国乡村的一位教师,象征着法国文化的守护者。
3. 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可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例如,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刻写下“法兰西万岁”,表现出他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和深深的热爱;而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则揭示了他的觉醒和对失去母语的痛惜。
4. 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在文中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们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和占领者的统治开始,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悲剧色彩。
5.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表明时间的突然性,强调了这一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出乎意料且意义重大的。
6.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这个细节描绘了他内心的巨大情感冲击,表达了他对祖国自由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精神。
7. 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未如此高大,这是因为他在那一刻感受到了韩麦尔先生的崇高精神和爱国热情,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变得伟大起来。
8. 破折号的用法:
- (1)“我——我——”表示语音延长,选择B。
- (2)“散学了,——你们走吧。”表示语意的递进,选择C。
9. 《摆渡老人李文忠》中的老人是孩子们取乐的对象,但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敬业和无奈,孩子们的行为虽然表现出童趣,但也反映出对老人的忽视和不尊重。
以上是对《最后一课》和《摆渡老人李文忠》两篇文章的部分内容分析,主要涉及文学作品的体裁、人物塑造、情节解读以及细节描写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这两篇文章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