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化学计量:题目中提到了摩尔浓度的计算,例如将500mL 0.03 mol/L NaOH溶液浓缩为30mL,求浓缩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公式c1V1=c2V2,可以计算出浓缩后的浓度c2=0.03 mol/L × 500 mL / 30 mL = 0.5 mol/L。
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题中问到不属于电解质的物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H2SO4和NaOH,而蔗糖是有机化合物,不溶于水且不电离,所以是非电解质。
3. 离子共存: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取决于它们之间是否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例如,Ba2+和SO42—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H+和CO32—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也不能共存。
4. 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题目中提到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这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通式。D选项H2SO4 + 2KOH = K2SO4 + 2H2O符合这个规则。
5. 氧化还原反应:这类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题目中A选项2H2O2 === 2H2O + O2 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涉及氧元素的氧化态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6. 元素性质: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特性,金属元素通常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C选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虽然大多数是金属元素,但氢元素也是只有一个电子,但氢是非金属。
7. 配制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天平和药匙等工具。选项B包含了这些基本工具。
8.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如第9题,涉及到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需要用到物质的量、体积和摩尔质量的关系。
9. 物质的量与体积:题目中11题提到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的O2和O3气体,由于阿伏伽德罗定律,两者的分子数应相等,但质量、氧原子数和物质的量并不一定相等。
10. 实验误差分析: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会导致溶质损失,使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液面则会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定容超过刻度线再用滴管移去部分液体,实际溶液的体积已经大于刻度线,导致浓度偏低。
11. 胶体性质与沉淀反应: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如硫酸、盐酸)会产生聚沉现象,形成沉淀,随后酸可以溶解Fe(OH)3沉淀。
12. 物质的量与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中15题提到氧化KI的反应,通过比较氧化剂氧化KCl时自身的还原产物,判断哪个得到的I2最多,MnO4—的氧化性最强,得到I2最多。
13. 混合物与酸反应:Mg、Zn、Al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根据氢气的量可以反推混合物的质量,但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为8.2g,因为这是根据极限情况计算出来的,实际质量应在2g至6g之间。
14. 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质量:17题中,混合气体CO和CO2的摩尔比例、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以及密度都可以通过摩尔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15. 分子数与气体摩尔体积:18题中,气体的分子数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来计算,单个分子的质量等于摩尔质量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16. 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nm到100nm之间。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 + 3H2O === Fe(OH)3(胶体) + 3HCl。
以上是对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点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