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主要涵盖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操作,包括初始化、检查空表、遍历、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基本操作。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是线性表的一种基本存储方式,它通过数组来存储线性表中的元素。优点是存储紧凑,访问速度快,因为数组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缺点是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导致大量元素的移动。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原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是通过定义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来实现的。数组的每个元素代表线性表中的一个节点,数组的长度表示线性表的长度。例如,定义了一个结构体`SeqList`,其中包含一个最大容量为`MAXSIZE`的`ElemType`类型数组`data`和一个表示表长度的整型变量`length`。
3. **初始化顺序表**:`SeqListInit()`函数用于初始化顺序表,将表长度设为0,表示一个空表。
4. **检查顺序表是否为空**:`ListEmpty()`函数检查表长度是否为0,如果是,则返回真(TRUE),表示表为空。
5. **遍历顺序表**:`ListTraverse()`函数遍历并输出顺序表的所有元素,如果表为空,则提示用户。
6. **查找元素**:`ListGet()`函数根据索引返回数组中的元素值,`ListLocate()`函数则查找与给定值相等的元素在表中的位置,返回其索引。
7. **插入元素**:`ListInsert()`函数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首先检查表是否已满,然后移动元素并更新表长度。
8. **删除元素**:`ListDelete()`函数根据索引删除元素,同样需要检查索引是否合法,然后移动元素并更新表长度。
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以下任务:
1. 建立长度不少于10个元素的顺序表,并插入5个元素,最后输出顺序表。
2. 编写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函数。
3. 在主函数中调用上述函数,运行并分析结果。
实验报告应包含程序流程图、设计思路和过程,以及适当的调试信息,不应直接复制源代码,而应注重理解和应用。
在实际编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复用性,可以将各个操作封装为独立的函数。同时,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考虑异常处理,如插入位置不合法、表满等情况。在调试过程中,利用调试工具可以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确保程序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