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知识点
#### 一、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与挑战
- **课程背景**:《C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专业,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培养独立编写代码的能力以及具备阅读和编写程序的基本素质。
- **面临的挑战**:
- C语言语法繁琐,知识点复杂。
-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二、教学现状分析
- **现状特点**:C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授课。
- **存在的问题**:
-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践脱节。
- 传统考核方式过分强调笔试成绩,忽视实践能力。
-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
#### 三、改革措施
- **优化教学内容**:
- 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能力,降低算法难度。
- 重点讲解核心概念和简单应用,如指针的概念及其基本使用。
- 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基础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 **改进教学方法**:
- 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采用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
- 案例导入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 任务驱动法:设置明确的任务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
#### 四、具体教学改革示例
- **案例导入法示例**:在讲解指针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如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引入指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指针的基本用法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 **任务驱动法示例**:
- 在讲解循环结构中的for语句时,可以通过设定任务“计算1至100的累加和”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
- 通过对比传统的赋值语句求解累加和的方法与使用循环语句的效率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循环语句的优势。
-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五、结论与展望
- **改革成果**: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 **未来方向**: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导入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