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作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主要关注校长在学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领导力问题。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对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包括内涵理解、结构探讨、培养策略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然而,在这一研究领域,我们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难点。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把握存在争议。信息化领导力通常被理解为校长个人的领导力体现,包括校长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决策能力、管理与服务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等方面。然而,这种理解可能过于狭隘,未能充分涵盖信息化领导力的全部维度。
校长在实践中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校长需要推进信息化,另一方面,又受到传统科层制度的制约,导致信息化领导力的发挥受到限制。此外,校长的信息化素养、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力,也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鉴于以上困境,研究者提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需要实现由个体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的转向。这意味着,除了关注校长个人的领导力之外,还应该关注整个学校组织在信息化进程中的领导力。这种转向意味着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不再仅仅是校长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和努力的结果。
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中,研究者们普遍关注了几个关键点:
1.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研究者们试图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构成要素和维度,如信息化意识、信息技术能力、决策与规划、管理与服务、评价等。
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者探讨了如何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包括培养校长的信息素养、领导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等。
3.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为评估和衡量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水平,研究者试图构建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应用等。
4. 教育信息化的转型与挑战: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新阶段,研究者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发展转型关键期,以及从硬件建设到软件资源建设、从基础应用到深化教育改革、从个人应用到组织结构变革的转变所带来的挑战。
5.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转向:提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应当从关注校长个人领导力转向研究组织领导力,包括学校组织结构、文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对信息化领导力的影响。
6.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实际应用:强调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实际应用,要求校长不仅要有信息化的理念,还应具备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并且能够领导和推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育环境和学校特点,深入研究如何构建有效的领导力体系,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和评价提升校长和教师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未来的研究应当更多地聚焦于组织领导力的建设,以及如何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信息化领导力的共享和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