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衡量校长在推动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中的能力,这一概念涵盖了两个主要取向:特质取向和过程取向。特质取向强调领导者的独特品质使他们成为领导者,而过程取向关注的是领导者如何影响团队达成目标。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校长的角色中,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运作能力是决定教育信息化决策和行动的关键因素。
该研究通过分层抽样,对温州市130所中小学的校长进行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调查,采用量表工具进行量化分析,以了解中小学校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实际表现。研究量表基于台湾张奕华博士的"小学校长科技领导现况调查问卷",包含五个维度:愿景、计划与管理、成员发展与训练、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评鉴与研究、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85,显示了良好的同质性。
研究结果显示,受访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平均得分为3.83分,总体评价为大致“及格”水平。具体到五个维度:
1. 愿景、计划和管理:这是评估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优秀的校长应有清晰的技术愿景,理解技术如何驱动学校变革,并能有效管理学校设备和资源。然而,该领域的得分并不理想,显示出校长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升。
2. 成员发展与训练:校长需要负责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教师能适应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这包括规划和设计成员发展活动,保持议题和模式的更新,以及建立资源中心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发现,校长在这方面的能力也需加强。
3. 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这涉及到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硬件设施,确保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得分表明,校长在提供有效技术环境和支持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4. 评鉴与研究:领导力还包括对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评估和研究,以便不断改进。得分表明,校长在评价和研究技术应用的效果上可能需要更多关注。
5.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至关重要,校长需要能够有效沟通技术愿景,激励教师参与并解决他们在技术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维度的得分反映了校长在人际沟通和协作方面的效能。
综上,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推动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但根据研究,目前的平均水平尚不理想,特别是在愿景规划、成员发展、技术支持和沟通评估等方面。为提高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强化校长的技术素养培训,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以及优化学校的技术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增强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激发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意愿,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