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本导学案主要探讨了动物的两种主要行为类型: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其遗传物质——基因所决定的行为。这类行为包括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繁殖策略,如鸟类筑巢、哺乳动物的哺育行为等。它们无需学习就能表现出来,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个体经验和实践而获得的行为。例如,蚯蚓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学会走迷宫,黑猩猩观察并模仿其他黑猩猩钓取白蚁等。学习行为使得动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增强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和区分这两种行为。例如,小袋鼠爬向育儿袋属于先天性行为,因为它是由遗传决定的本能;而大山雀喝牛奶则可能是一种学习行为,因为这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习得。
在讨论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时,先天性行为通常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生存策略,确保物种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学习行为则能帮助动物适应更复杂、多变的环境,比如躲避危险、获取食物等。然而,先天性行为并非万能,如资料所示,某些情况下,如“狼孩”案例,如果动物或人类没有充分的社会化和学习机会,即使在生理上能够进行某些行为,但在心理和技能上可能会严重受限。
"狼孩"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尽管狼孩具有类似人类的生物学基础,但由于缺乏人类社会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和社会技能严重滞后。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也是形成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关键。对于个人而言,这启示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以增强自身的能力。
在蟾蜍的例子中,①②展示了蟾蜍的先天性捕食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而③④则表明了蟾蜍通过学习避免了伤害,这属于学习行为,它使蟾蜍能够避免吃掉有害的土蜂,从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进一步证明了学习行为在动物生存中的重要性。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动物行为的两大支柱,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动物能够应对复杂的生存挑战。通过理解这两种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世界,并从中汲取关于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