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画卷和人性的复杂面貌。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分析萧红在描绘景物时的写作技巧,包括她如何通过平实贴切的语言展现景物。能力目标是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即理解整部作品的结构和主题。情感目标则是引导学生体会萧红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特别是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对作品中景物描写的学习和对儿童个性特征的体会。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萧红如何运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富有生命力的景物,以及如何通过儿童视角展现出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质疑、讨论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
课前,学生被要求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有效信息,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学预计为一课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导入新课、自读感知、作者及作品介绍、再读思考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内容。接着,教师会介绍萧红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帮助学生建立背景认知。再读思考环节,学生将通过具体文本分析,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等句子,探讨“我”的性格特点和祖父的形象,同时欣赏作者对景物生动有趣的描写。
课堂活动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找出反映“我”天真烂漫的语句,如“我”与祖父互动的场景,来理解儿童的世界观。此外,通过对祖父形象的分析,如他的慈爱、宽容和平易近人,学生可以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对蜻蜓、蚂蚱和蜂子的描绘,显示了儿童眼中世界的纯真和美好,这也是萧红作品的一大特色。
课后作业则是让学生模仿萧红的写作风格,以儿童的口吻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让他们有机会反思和回味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而实现情感共鸣和文学创作的实践。
《呼兰河传》的教学旨在通过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激发他们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欣赏到萧红的独特文风,也能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领略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