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作为一种经典的编程语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它的历史较为悠久,但其在当今编程教育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在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教学中,C语言具有其独特的位置,这是因为C语言既实用又具备良好的教育性,通过学习C语言,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使他们能够编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即便能够编写程序,但在调试程序和遵循编码规范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编程能力的全面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在编程实践方面的不足,导致不能有效地传授编程调试技能和编码规范。
在教学现状方面,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材使用的单一性,老师往往直接搬用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其次是调试技能的培养缺失,C语言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程序编写,而忽略了程序调试的重要性。在现实中,编写程序之后往往需要进行调试,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的优化。此外,编码规范化的培养缺失,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程序时,更看重的是程序能否实现预定的功能,而对程序是否遵循了编码规范不太关注,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编程时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代码。
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重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具体的编程任务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编程任务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强化程序调试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当重视调试技能在编程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实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调试技巧。强调编码规范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编写出能够运行的程序,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编写清晰、规范、结构良好的代码。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编码规范的要求,并给出具体的指导和评价标准。
总结来看,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的教学研究指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性教学,强调调试技能和编码规范的重要性,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编程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