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C语言作为编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语言,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范畴,其应用已经扩展到电子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等多个非计算机专业。然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C语言时常常面临着课程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计算思维培养不足等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栾若星提出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新模式——“S&C教学模式”,力求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计算思维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
计算思维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素养,其核心在于问题解决、系统化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在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中,将计算思维融入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编程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这种思维方式,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专业领域中的问题解决。
在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方面,C语言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通识教育层面,而应结合不同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以自动化专业为例,可将C语言教学与单片机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编程对于自动化控制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价值。与此同时,虽然专业课程的教授可由相应专业的教师承担,但作为编程基础的C语言课程,其教学最好还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进行,他们能够以更为专业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基础编程技能和算法理解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栾若星提出的S&C教学模式强调了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课程的同步开设,将C语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如单片机课程同步进行,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其次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双重定位,即在兼顾学生C语言基础编程技能和算法理解的同时,注重将C语言应用于专业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培养。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做出创新,将编程教学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模式需要持续的创新与实践,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S&C教学模式为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其核心在于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理念与非计算机专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让学生在掌握编程技能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思维解决跨学科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