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其中包含了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文言文学习要点。这篇练习题集锦主要围绕文言词汇、句式翻译、成语理解和文章内容分析展开。
1. 文言词汇:
- "遗"在A选项和B选项中,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前者意为“遗留”,后者意为“赠送”。
- "刑"在B选项中意为“惩罚”,在C选项中意为“名词,刑法”。
- "秋"在C选项中意为“时刻”,在D选项中意为“感到诧异”。
- "异"在D选项中意为“不同”,在E选项中意为“感到诧异”。
2. 句子翻译: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实在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3. 成语:
前文段中出现的两个经常使用的成语是“危急存亡”和“开圣听”。
4. 词语解释:
"使外异法"中的“异”指的是“区别”,“外”指的是“朝廷之外”;与“外”意思相同的词是“宫中”和“府中”。
5. 内容理解:
D选项不正确,原文并未提及后主应与有司共同处理赏罚之事,而是建议应交由有司公正裁决。
6. 建议与后果:
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诚宜开圣听”)和赏罚严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建议,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堵塞忠诚的进谏之路,导致内外法制不一。
7. 词语解释:
- 秋:时刻,这里指国家的危机时刻。
- 值:遇到,碰上。
8. 句子翻译: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追念先帝的特别恩遇,想要报答给陛下您。
- “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9. 诸亮的建议:
诸亮建议后主应“开圣听”,不应“妄自菲薄”和“引喻失义”。
10. 先帝的两件事:
第3段文字中,先帝的两件事是“三顾茅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和“临终托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 词语解释:
- 布衣:平民。
- 卑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驱驰:奔走效劳。
- 不毛:不长草木,形容荒凉的地方。
12. “以”字的意义:
例句中的“以”表示“把”。选项中与其意义相同的为C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3. 句子翻译: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应译为:“应当率领军队,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平庸的才能,扫除奸邪凶恶,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原来的京都。”
14. 出师条件: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明出师的条件已经成熟。
15. “此”所指的两件事:
“此”指代的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即平定南方)和“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即将进行北伐,恢复汉朝)。
16. 先帝之殊遇:
体现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及“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即先帝多次请教诸葛亮,并在临终时将国家大业托付给他。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同时领略到诸葛亮忠诚尽责、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