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曹魏之际,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旨在劝诫刘禅励精图治,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同时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对蜀汉的忠诚之心。这篇文本在中考中作为语文复习材料,主要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古文句式、词汇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把握。
1. **历史背景**:文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未完成统一大业便去世,留下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此时,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肩负起辅佐年轻君主刘禅的责任,准备北伐恢复汉室。
2. **忠君爱国**:诸葛亮在文中反复强调忠诚,他指出“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表达对先帝刘备的敬仰和效忠的决心,同时劝导刘禅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以恢复汉朝的繁荣。
3. **政治主张**:诸葛亮提倡“开张圣听”,鼓励刘禅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决策的明智度,反对“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即不应自轻自贱,导致忠言不入耳。他还提出赏罚分明,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宫中还是府中,都应如此。
4. **用人之道**:诸葛亮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人,认为他们皆为忠良,适合担当重任,建议刘禅对这些人充分信任并委以重任,以达到国家和谐稳定。
5. **自我评价**:诸葛亮自述本为平民,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但因先帝刘备的三顾茅庐,感其厚恩,故而效力蜀汉,即使在兵败之际仍能临危受命,展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
6. **北伐决心**:诸葛亮表示,目前蜀汉已具备北伐条件,他愿以“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恢复汉室的使命为己任,同时也明确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在进言和监督方面的职责。
7. **期望与告诫**:诸葛亮最后恳请刘禅能自谋善道,接受好的建议,以实现先帝遗愿,同时表达了对刘禅的期望,若北伐不成,他愿意承担责任,以告慰先帝。
在中考复习中,学生需要理解《出师表》的主旨,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时能通过文章学习到如何忠诚尽职、明智决策以及正确用人。通过对《出师表》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汲取古代贤臣的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