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凑十法”和“破十法”是教授加减运算的重要策略,尤其在处理20以内和10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加减时。这两种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数字间的关联,提高计算效率。
凑十法主要用于进位加法,即当两个加数相加需要进位时。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将一个数分解,使其与另一个数凑成10,然后再将剩余的部分与另一个未变的数相加。以9+7为例,第一种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将7分成1和6,先与9凑成10,形成16,然后将剩余的6加上,得到最终结果16。另一种形式是将9分成4和5,先与7的5凑成10,得到10和4,再将4与7的剩余部分3相加,同样得到16。凑十法强调的是对数字的拆分和组合,以及对10这个基础单位的利用,这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破十法则适用于退位减法,即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它要求孩子们将被减数分解,从较大的数中先减去一部分,使其变成10,然后再进行计算。例如,11减3,孩子们需要将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去3,得到7,然后再将1加到7上,最终结果仍然是8。破十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减法中借位的概念,同时也让他们在面对退位问题时能有更直观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赖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从11开始进行退位减法的教学较为合适,因为11是10的近邻,更易于理解。然而,如果一味降低难度,可能会阻碍孩子们探索和尝试不同解题方法的兴趣,例如在11减5这样的例子中,孩子们可能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新的算法。
教材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应尊重孩子的经验和心理特点,鼓励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数学的奥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而不是强加一种方法。尊重孩子的理解和发现,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在生活情景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凑十法和破十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概念,它们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而且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发展,灵活运用和解释这些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效地学习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