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旅游投资破万亿,推动了景区建设,众多景区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入境旅游人次也呈现稳定增长。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的兴起,以及高速铁路网络的扩展,改变了旅游市场的格局。这些变化促使旅游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强,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使景区营销更为精准,智慧景区的设施和服务也日趋完善。
在建设全域旅游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构建全程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开放、实惠的服务。
2. 统筹全局,分步实施,既要整体规划,也要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
3. 有效继承和整合已有建设成果,确保规划的连贯性和实施的效率。
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的目标是打造“1 3 5”工程,即一个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服务于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和游客及从业人员,提供公共服务、市场营销、综合监管、人才培养和电子商务五类应用。这一平台运用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深度开发,旨在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旅游服务质量及城市竞争力。
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
1. 解决游客在出游前、中、后的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如资讯、购票、支付等。
2. 解决旅游服务企业的宣传、营销、管理等问题,促进营业增收。
3. 提供政府监管和决策功能,如资源整合、旅游宣传、监管数据支持等。
技术架构方面,智慧旅游系统由数据生产、数据接入、数据融合和数据消费四个层面构成:
1. 数据生产层利用各种采集终端和手段广泛收集数据。
2. 数据接入层整合互联网、物联网和通信网资源。
3. 数据融合层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处理和整合数据。
4. 数据消费层则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各种旅游应用服务,直接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
总结起来,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推动旅游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政府监管的科学化。通过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