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医疗机构内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包括手术室、消毒供给室和血透室。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避免交叉感染。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1.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 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环境整洁。
- 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书报不允许带入。
- 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的器械需特别标记并送至消毒供给中心处理。
- 记录手术病人情况,监控无菌切口感染,与感染控制科协作处理感染问题。
- 手术器械和物品一用一灭菌,备用物品如刀片、剪刀采用小包装灭菌。
- 保持手术台清洁干燥,手术后立即清洁器械并送消毒。
- 被污染的物面和地面应及时用消毒液清洁,遵循清洁顺序。
- 镜类、麻醉用具、无菌物品的处理均有严格的规定。
2. 消毒供给室消毒隔离制度:
-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窗接收,专人负责。
-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打包、灭菌后备用,车辆分开清洁消毒。
- 感染病人使用的器械特殊处理,标记清楚。
- 灭菌设备需定期监测,B-D试验合格后使用。
- 无菌包注明有效期,过期重灭菌,发放前严格检查。
3. 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 建立并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 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一对一护理。
- 无菌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透析机定期监测消毒。
- 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单次使用,阳性患者定机透析。
- 传染病患者隔离透析,固定床位,专机使用。
- 加强透析液监测,患者被褥一人一换。
- 限制探视,探视者不参与治疗和护理。
- 分区存放无菌和有菌用品,监测无菌物品有效期。
- 配制B液时严格消毒操作环境。
- 定期监测透析液,超过标准值需复查。
- 使用后的透析用品视为医疗废物,按法规分类收集处理。
以上各项制度的核心是确保医疗环境的无菌性,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这些规定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是医疗机构日常运营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