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薄壁插入式钢圆筒滚装装船施工工艺创新】 在建筑行业中,特别是在海洋工程领域,大直径薄壁插入式钢圆筒的使用是构建人工岛和海岸防护结构的重要方式。三亚的一项工程中,为了填海造地28.18平方公里,采用了这种结构,总计290个直径30米、高度25至39米的钢圆筒,每个重约500至800吨。这种设计超越了港珠澳大桥的直径22米钢圆筒,成为国内最大的插入式钢圆筒结构。 该施工工艺的创新主要围绕如何克服大体积、大重量、薄壁和恶劣施工环境带来的挑战。工程组织协调复杂,需要精细的时间管理和高效的团队协作。由于钢圆筒壁薄,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力不均,需要特殊的运输方案。此外,海边施工的天气条件和潮汐变化增加了装船的难度。钢圆筒在船上的精确就位对海运工装的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名为“三亚钢圆筒制作运输QC小组”的团队于2016年12月成立,成员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生产经理、技术主管等,他们定期进行活动,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问题。小组在过去曾获得多个QC成果奖项,显示了其在施工工艺改进方面的专业能力。 课题选择聚焦于“大直径薄壁插入式钢圆筒滚装装船施工工艺创新”,旨在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质量和安全,同时缩短工期并降低成本。为了确保课题的创新性,小组进行了广泛的文献和专利查新,确认了研究方向的独特性。 设定的目标是在满足每月20个钢圆筒振沉进度需求的同时,顺利完成装船作业。通过对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和人员能力的分析,小组认为目标是可行的。技术方面,有公司、工程局技术中心以及高校的科研支持;资金方面,公司给予了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人员方面,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曾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和技术工法奖项。 在实施策略上,小组遵循了QC方法,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提出、对策制定、对策实施、效果检查、标准化和总结规划等步骤。这表明他们采用了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管理方式,以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装船工艺,确保工程的高效和安全。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也为中国未来类似大型海洋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剩余39页未读,继续阅读
评论星级较低,若资源使用遇到问题可联系上传者,3个工作日内问题未解决可申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