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出现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属于新苏教版的表内乘法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这是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而乘加乘减引入了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这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次提升。教学难点同样是如何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混合运算,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领悟其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努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多看图、多想、多说,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和交流,同时重视生生评价,以此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则通过独立审题、独立思考和同桌讨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包括谈话导入、展示学习场景图以激发兴趣、合作探索理解题意、通过类推完成练习以及习题巩固和全课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解读图意,列出算式,并清楚解释每个算式背后的思考过程。例如,31页的例7中,学生需要理解小金鱼场景图,提出问题,然后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表示,如4+4+4+1=13(条),4*3+1=13(条),4*4-3=13(条),来求解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算技能,也增强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体现了数学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了乘加乘减的不同表达形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