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语言中,文件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在外部存储设备上持久保存数据。本章主要探讨的是数据文件,而非程序文件,数据文件包含程序运行时需要读写的数据,例如学生成绩、交易记录等。在C语言中,文件被视为字符或字节的序列,称为“流式文件”,因为数据像流水一样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
文件名是区分不同文件的唯一标识,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文件路径、文件名主干和文件后缀。文件路径指示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位置,例如`d:\cc\temp\file1.dat`,其中`d:\cc\temp`是文件路径,`file1`是文件名主干,`.dat`是文件后缀。文件命名遵循C语言标识符的规则,并且后缀通常用来指示文件类型,如`.txt`表示文本文件,`.dat`通常用于通用数据文件,`.c`和`.cpp`是源代码文件,`.obj`和`.exe`分别是编译后的目标文件和可执行文件。
文件可以分为ASCII文件和二进制文件。ASCII文件,又称文本文件,其内容是按照ASCII码表存储的,每个字节对应一个字符的编码。二进制文件则直接存储内存中的原始二进制数据,无需转换,更紧凑且效率更高。当数据需要以人类可读的形式存储时,通常选择ASCII文件;而当数据包含复杂结构或需要高效存储时,二进制文件是更好的选择。
在C语言中,操作文件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文件的打开**:使用`fopen()`函数打开文件,指定文件名和模式(如读、写、追加等)。例如,`FILE *fp = fopen("file1.dat", "w");`会创建或打开名为`file1.dat`的文件并以写入模式打开。
2. **文件的关闭**:完成文件操作后,使用`fclose()`函数关闭文件,确保所有缓存的数据被正确写入。例如,`fclose(fp);`关闭之前打开的文件指针`fp`。
3. **文件的顺序读写**:通过`fread()`和`fwrite()`函数进行二进制数据的读写,或使用`fscanf()`和`fprintf()`处理ASCII格式的数据。例如,`fwrite(buffer, sizeof(buffer), 1, fp);`将缓冲区`buffer`的内容写入文件。
4. **文件的随机读写**:使用`fseek()`函数定位到文件的特定位置,然后进行读写操作。例如,`fseek(fp, offset, SEEK_SET);`将文件指针移动到离文件开始处`offset`字节的位置。
5. **文件缓冲区**:C语言中的文件操作默认使用缓冲,提高效率。数据先被写入内存缓冲区,待缓冲区满或调用`fflush()`时才实际写入磁盘。
6. **文件指针**:文件操作中,`FILE`类型的指针变量(如`fp`)用于指向打开的文件,它是进行文件读写操作的入口。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操作后,开发者就能在C语言中有效地管理和操作文件,实现数据的保存和读取,这对于编写需要持久化数据的程序至关重要。在实际编程中,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文件权限等问题,以确保程序的健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