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旨在帮助儿童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环境。它不仅仅是大班的责任,应该从小中班就开始关注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包括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而非单纯教授拼音和认字等具体学科知识。
2.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主张幼儿教育应注重儿童的主动性,鼓励儿童参与活动,释放他们的创造力,而非采用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
3. 婴儿依恋发展:婴儿的微笑表现可以反映其依恋发展的阶段。当婴儿对母亲表现出更多的微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微笑较少,这通常表明他们正处于有差异的社会反应阶段,开始形成特定的情感联结。
4.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意味着他们的认知发展达到了详细运算阶段,具备了逻辑思考和操作概念的能力。
5. 自我意识成分: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特质和能力)、自我体验(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自我调整(自我控制和自我改进)。自我执行在这里可能是题目中的笔误,更常见的应该是自我调控。
6.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良好的家园共育要求老师以公正、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谈论孩子时既要提到优点也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避免只谈论问题或过分赞美。
7. 恩物:福禄贝尔设计的系列玩具材料被称为“恩物”,旨在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8. 社会性微笑的发展:有差异的微笑标志着儿童的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这是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标志。
9. 学前阶段审美教育:在学前阶段,美的启蒙应侧重于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而非仅仅传授美学知识或技能。
10. 道德感的发展:中班幼儿频繁的告状行为反映了他们道德感的发展,他们在尝试理解和遵循社会规则。
11. 教育研究方法:试验法是通过操纵和改变活动条件来揭示心理现象变化规律的方法。
12. 短时记忆容量:大量研究显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13. 幼儿评价依从性:当幼儿说“老师说我是个好孩子”时,显示他们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具有依从性。
14. 范例教学法:教师展示样品供儿童模仿学习,这是范例教学法的应用。
15. 幼儿左右方向认知: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教师示范时应面向幼儿做镜像示范,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
16. 思维不可逆性:3岁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无法考虑到逻辑的双向性,表现出思维的不可逆性。
17. 个别活动更适合晨间活动:考虑到幼儿入园时间和个体差异,晨间活动应安排个别活动,以满足每个孩子不同的需求。
18. 直观行动思维:3岁前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即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19. 独立自主性原则:训练中培养儿童自我服务、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体现了独立自主性原则。
20. 嬉戏化方法:幼儿教育中寓教于乐的实践,是运用嬉戏化方法让儿童在玩耍中学习。
21. 合作游戏:3岁前幼儿通常难以进行合作游戏,他们更多地参与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22. 形象记忆依靠表象: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赖于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的图像或表象。
23. 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幼儿最常使用的词汇是名词,这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24. 无意注意:儿童对天空中飞机轰鸣声的注意力通常是无意注意,即自然引发且无需特别努力的注意力。
25. 思维的片面性:幼儿“好心办坏事”常常是因为思维的片面性,即他们考虑问题不全面。
26. 嬉戏是儿童的天性:嬉戏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他们学习、探索和社交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