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公认为是桑代克,他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2. 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该学派认为学习主要通过试误和强化来实现,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3. 实验设计原则:华先生的实验违反了发展性原则,因为他的实验可能对儿童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4. 意志过程的作用:意志过程能够发动个体追求目标的行为,同时抑制与目标不符的行为。
5. 大学生情感发展特征:情感内容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意味着他们的情感越来越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6. 学习的分类:加涅将学习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态度学习指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7. 先行组织者教学法:这是奥苏泊尔提出的教学策略,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8. 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则涉及“怎么做”。
9. 学习的分化:下位学习是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更一般性的知识相联系,从而使知识更加细化和精确。
10. 迁移的概念: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已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理解其他理科课程。
11. 问题类型:哥德巴赫猜想属于发现性问题,需要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12. 问题解决策略:手段-目标分析法是一种启发式策略,通过分解问题来寻找解决方案。
13. 内在动机类型:附属内驱力是人们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14. 大学生自我体验特性:大学生对他人心目中形象的关注体现了其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15. 强化理论:强化物是能够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
2012年选择题的知识点:
1. 我国第一部教学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廖世承。
2. 高等教育心理学不包括科学学问题的研究。
3. 需要是个性的一部分,属于心理动力系统。
4. 对环境气味的适应不属于学习,它是一种生理适应过程。
5. 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涉及到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6. 下位学习是用新的、更具体的概念来理解原有的、更一般性的概念。
7. 下划线是复述策略的一种,有助于记忆重要信息。
8.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通过反复实践可以巩固和提升技能。
9. 上行下效属于社会学习,但不属于迁移现象。
10. 大学生研究的复杂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路径。
11. 为了获取技能证书而学习,这种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即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能力。
12. 大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属于心理自我。
13. 全寝室同学的学习提升属于社会助长,即群体氛围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4.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5. 教学反思在新教师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学习理论、动机、问题解决、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