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品知识涵盖了从基础化学成分到品鉴技巧的多个方面,是理解和评价白酒品质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分子式:丁酸的分子式是CH3(CH2)2COOH,这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对白酒的风味有影响。
2. 品酒方法:常用的品酒方法是五杯法,它可以帮助品鉴者更准确地辨别不同酒的特性。
3. 舌头对味道的敏感性:对甜味最敏感的部位是舌尖,而对酸味、苦味和咸味的感知则分别在舌的不同部位。
4. 心理效应:品评时前后酒的影响被称为后效应,即前一杯酒可能会影响对后一杯酒的判断。
5. 酸酯比例:浓香型白酒的酸酯比例相对最大,这是其独特风味的一部分。
6. 品尝次数:一般品尝酒的次数应为三次,以确保对酒的评估准确无误。
7. LCX品评表:品评表中必涂的项目数量是24项,这涉及对白酒的多项感官指标评估。
8. β-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β-苯乙醇的含量最高,赋予酒特殊的香气。
9. 总酸含量:名优白酒中,总酸含量最高的通常是董酒,酸度对白酒的口感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10. 乙缩醛的角色:乙缩醛是构成白酒风味特征的协调成分,有助于平衡各种风味。
11. 酸与甜的作用:在甜味物质中加入酸味物质会产生相杀作用,即酸味能减弱甜味的感知。
12. 阈值:在相同含量下,香味物质的阈值决定了其在感知中的强度。
13. 嗅觉和味觉的疲劳:长时间的品鉴会使嗅觉和味觉变得迟钝,这称为顺效应。
14. 储存和勾兑:储存老熟后的酒经过勾兑和调味,可以使香味变得更加柔和。
15. 清香型白酒:生产中使用低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这是其工艺特点之一。
16. 高温发酵:酱香型白酒的发酵温度较高,有利于特定风味物质的形成。
17. 食品添加剂使用:新型白酒勾兑时,香精香料需按照GB2760-86标准使用,保证食品安全。
18. 苦味感受区:苦味感受主要集中在舌根部位。
19. 香气物质的溶解性:多数香气物质为水溶性,对白酒的香气贡献至关重要。
20. 丁酸乙酯:中国白酒中丁酸乙酯含量最高的是董酒,这是其香气特征的一部分。
21. 清香型白酒工艺特点:主要特点是清蒸清烧,强调酒的清新和纯净。
22. 有机酸口味:乳酸具有酸味较重且入口带甜的特性。
23. 阈值:呈香呈味物质的最低感知浓度是阈值,由感官检出。
24. 香气持久:空杯留香、持久不息常用来描述酱香型白酒的特点。
25. 双乙酰:2、3—丁二酮是双乙酰的别称,对白酒的风味有重要影响。
26. 杂环类化合物:白酒中含量最高的是吡嗪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7. 豉香型白酒发酵:采用半固态发酵方式,使用小曲酒饼粉为糖化发酵剂。
28. 芝麻香型白酒:糖化发酵剂是高温大曲、中温曲和强化菌的混合使用。
29. 玉冰烧酒发酵:传统的发酵容器是缸。
30. 泥臭味:浓香型酒中可能出现的泥臭味主要源自窖泥和操作不当。
31. 乳酸乙酯:乳酸乙酯在米香型白酒中占总酯含量最高。
32. 典型风格:白酒的典型风格取决于香味成分及其比例。
33. 评酒依据:评酒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标准,而非单一的微量香味成分含量。
34. 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食品的香味成分,是白酒分析的重要工具。
35. 涩味平衡:白酒中的涩味通常是由酸、甜、苦三者的不平衡造成。
36. 杂醇油:白酒中的杂醇油是氨基酸经过发酵生成的。
37. 木薯酒精:以木薯为原料的酒精,可能含有较高量的氰氢酸,是一种有害物质。
38. 窖泥臭:在有窖泥臭的浓香型白酒中,这种气味可能来自窖泥或操作过程。
以上内容涵盖了白酒的化学成分、品鉴方法、发酵工艺、风味物质以及食品安全等多个关键知识点,是理解和评价白酒质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