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出现的感染,不包含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此外,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受到的感染同样被视为医院感染。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是预防血源性感染的关键。它包括三个基本概念: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并进行隔离,实施双向防护以防止疾病传播,以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空气、飞沫隔离。其中,手卫生是核心,需要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物质后或脱手套后及时清洁。此外,使用手套能防止交叉感染,但每次接触不同病人后应更换;面罩、护目镜和口罩能防止体液、血液、分泌物飞溅到眼睛、口腔和鼻腔;隔离衣用于防止污染,脱下后需立即清洁手部;被污染的设备需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环境控制要求定期清洁消毒高接触区域,如床栏杆、门把手等。
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特定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需采取更针对性的隔离措施。例如,空气隔离适用于麻疹、水痘、结核病等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应将患者安置在负压病房,确保病房空气经过高效过滤或直接排出室外。人员限制也是重要环节,应尽量让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接触此类患者,同时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守呼吸道卫生礼仪。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职业健康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处理锐器时,应避免直接接触针头,使用专门设备处理,用后的针头和尖锐物品应放入耐刺容器,必要时配备替代口对口呼吸的设备。此外,隔离室的合理使用也是防止感染扩散的有效手段,对于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应考虑将其安置在专用房间,无法使用时需咨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
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掌握标准预防措施和特定隔离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环境清洁消毒,以及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保障自身和病人的安全。通过系统的培训,医务人员将更好地应对各种医院感染挑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