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选择题涉及到的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心理的本质、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方法以及儿童心理特征等核心概念。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强调了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2.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通常指的是0~6岁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3.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0~6、7岁的儿童。
4. 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5. 学前儿童心理学不研究种系心理的发生,而是关注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6. 异常儿童心理的诊断与矫治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常规研究对象。
7.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之间存在种属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分支。
8. 研究儿童心理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即基于实际观察和数据,而非个人主观臆断。
9. 分析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体现了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关注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0. 发展性原则强调儿童心理的动态变化,研究时需考虑其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
11. 观察法是最基本的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它直接观察儿童的行为来理解其心理状态。
12. 问卷法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便于快速得出初步结论。
13.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来了解其心理现象。
14. 同样,作品分析法也可以用于通过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了解他们的心理。
15. "绘人测验"采用的是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人像来评估其认知发展。
16. 利用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测验法。
17. 实验法通过控制和改变条件揭示心理现象与条件的因果关系。
年龄特征和关键期:
1.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每个年龄阶段的一般、典型和本质心理特点。
2. 这些特征的稳定性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不同年代都适用。
3. 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和形成能力相对较容易的阶段。
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是指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可能出现的快速变化。
5. 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的例子可能反映了危机期,即心理发展的冲突阶段。
6. 儿童坚持性行为发展的敏感期通常在3~4岁。
7. 3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8. 新生儿期属于婴儿期的早期。
9. 婴儿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和变化最大的阶段。
10. 心理发生的初始基础是感觉,如新生儿的各种原始反射。
11. 当新生儿的脚掌被触碰,表现出的反应可能是巴宾斯基反射,这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反射行为。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为理解和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提供了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