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高中数学3.3.2两点间的距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在高中数学中,3.3.2章节主要探讨了两点间的距离这一概念,这属于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在新人教A版必修2教材中,这个主题被详细讲解,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从基础问题开始。问题1涉及到x轴上的两点A(0,5)和B(0,1),询问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AB的长度等于两个点的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因此,对于任意x轴上的两点A(0,a)和B(0,b),它们之间的距离|AB| = |a - b|。 问题2则引入了平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如点A(4,3)到原点O(0,0)或点B(1,1)的距离。这里,我们可以使用距离公式:若两点P1(x1, y1)和P2(x2, y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P1P2| = sqrt((x2 - x1)^2 + (y2 - y1)^2)。所以,点A到原点的距离|OA| = sqrt(4^2 + 3^2) = 5,而点A到点B的距离|AB| = sqrt((1-4)^2 + (1-3)^2) = sqrt(9 + 4) = sqrt(13)。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尝试解决如何求两点P1(1,1)和P2(2,2)之间的距离|P1P2|,这同样可以通过距离公式得出,即|P1P2| = sqrt((2-1)^2 + (2-1)^2) = sqrt(2)。 例题1要求找到x轴上的一点P,使得|PB| = |PA|,给定点A(-2,1)和B(7,2)。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设点P的坐标为(x,0),然后利用距离公式列出方程,解得P的坐标为(0,1),此时|PA| = sqrt((-2-0)^2 + (1-1)^2) = 2。 例题2是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需要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使用坐标法,我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顶点设为坐标点,然后利用距离公式计算边长的平方和与对角线的平方和,最终完成证明。 在变式训练中,例如证明等边三角形ABD和BCE同侧的AE等于CD,可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距离公式来解决。通过构建合适的坐标系,将每个顶点坐标化,然后应用距离公式找到相应的长度关系。 总结起来,本节课程强调了以下几点: 1. 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距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找特定条件下点的坐标。 3. 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和例题,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距离公式的本质,还掌握了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技巧,为后续的解析几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粉丝: 3815
- 资源: 5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