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篇名作,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四季变换的自然风光。这篇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篇章,也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默写和理解题目的来源。
文章开篇即描绘了三峡的总体风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段文字形象地展现了三峡地区山势连绵、峰峦重叠的特点,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时分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体现了山的高大和密集。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夏季水涨,江面宽广,行船困难,但此时的江水速度极快,即使是快马也无法与之相比。春季和冬季,江水清澈,绿潭倒映着山色,瀑布悬挂在岩石间,景色秀美而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秋季,三峡则呈现出另一种凄美的画面,清晨和霜降时,山谷间的寂静和猿猴的哀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气氛。
理解默写部分涉及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比如,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相似的意境,都强调了江水的迅疾。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则揭示了三峡的长度和猿猴叫声中的悲凉情感。此外,文章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水流之急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侧面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春冬时节水的秀美通过“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来展现,而秋季的萧瑟凄清则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来描绘。
在真题汇编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进一步刻画了三峡的动态美,水从高处落下,飞溅在岩石之间,增添了三峡的生动与活力。
《三峡》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文言文表述,生动地展现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是初中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言文的重要文本。通过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领略到中国自然风光的壮美,感受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